柴王军,王 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确立了指导原则和模式范本。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指导原则和模式范本,便具有规定性和制度性特征[2],体育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理论体系,从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报告还指出,要“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强建设体育强国”,中国式现代化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体系建构原则和实践路径。部分学者从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历史维度[3]、要素内涵式发展[4]、基本特征[5]和文化逻辑[6]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基于此,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为研究对象,深挖其内涵特征、体系架构、践行原则和推进路径,为实现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1.1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概念的提出
从词性角度看,现代化主要有三种用法[7]:作为形容词,“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指已经实现了现代化[8];
作为动词,是指从传统、落后状态向先进发达状态转变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则指体育向现代化体育强国转变的过程;
作为名词,意指已经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状态,“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意指体育达到鲜明的现代化特征的状态目标。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未来状态[4],是人民共建共享、创造竞技体育奇迹的现代化[6],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体育功能与价值充分彰显的现代化[3],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道路样态与模式的现代化过程[5]。从实现目标的角度,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是2035 年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格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1.2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全方位架构系统,其基本特征包括6 方面内容。(1)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根本要义,其本质特征就是以人民为主体,具有鲜明的全民性、全过程、全方面和全周期的普惠特质。(2)满足14 亿人口体育需求为目标。基于人口规模巨大这个国情,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为目标。(3)形成高质量发展格局。高质量体现在体育结构的完整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管理运行的有效性和内生动力的高效能等内容构建一个全新的战略体系。(4)体育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一个多维度多业态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是体育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5)倡导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的体育文化。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体育文化,制定和完善体育文化制度和规范,使体育精神成为全体国民的集体人格和精神风貌。(6)树立体育促进世界和平的世界视野。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必然是国际标准和世界范围的,要有全球视野和世界胸怀,切实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体育交流与合作,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全新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作为体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既遵循了世界国家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中国式”新型举国体制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在其实现过程中具有极为严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体系特点。
2.1 目标指向:建设体育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目标指向就是建设体育强国。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是建设体育强国,力争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9],到2050 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2021 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 年建成体育强国,将体育强国的时间提前了15 年。2021 年10 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指出发展目标是到2035 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首次提出现代化体育强国概念。从概念内涵看,体育现代化是把现代化最新的科技成就和理论知识在体育中广泛应用,从而达到世界水平[10],是为实现体育现代化的水平和状态理想目标能动地加速体育发展现实历史进程[11]。由此,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为到2035 年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基本建成体育强国的工作体系和业务架构,初步实现体育现代化。
2.2 方法体系:三个“新发展”与“五位一体”
从方法论角度看,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等主观意识形态方法论对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五位一体”对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发展成果反哺和丰富“五位一体”发展内涵。由此构建了主观与客观紧密结合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怎么发展”的方法体系(见图1)。
图1 三个“新发展”与“五位一体”与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逻辑关系Figure 1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New Developments”and the“Five in One”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tyle Sports
(1)三个“新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指引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在逻辑上紧密相连[12],三者共同引领体育强国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使体育强国建设的历史地位得到明确,贯彻新发展理念使体育强国建设有了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使体育强国建设有了路径遵循。因此,新发展阶段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时代坐标方位,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必须遵循的战略选择。
(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互动促进。党的十八大制定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战略[13],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纲领和基础。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建设是基础。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既要反哺促进“五位一体”国家发展目标,又要反映国家“五位一体”发展成果,最终实现“以人民为中心”获得感。
2.3 内在结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内容涵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体育也进入新的时代[14],新时代中国体育改革的“四梁八柱”主体架构[15]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四根主梁”主要指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首先表现在“四根主梁”的现代化。群众体育现代化是以体育现代化创建为抓手,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16];
竞技体育现代化,指新型国家治理格局将为举国体制注入新活力,竞技体育治理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治理新体系[17],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和人的健康发展,现代科技在竞技体育领域应用更加广泛。体育产业现代化,指促进体育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壮大体育产业链,提升体育产业数字化水平,培育发展数字体育经济[18]。学校体育现代化,指坚持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新理念,实现“建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形成终身运动的生活方式”的新课程目的观,实现“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的新课程功能观[19]。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现代化是一体两翼,体育产业现代化是重点,学校体育现代化是基础,共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内容体系。
2.4 动力体系: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发展格局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发展格局,《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35 年,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公共服务完善、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指出,到2030 年,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充满活力、市场规范有序、人民积极参与、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20]。政府主导动力、社会牵引动力、市场供给动力和人民需求动力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形成,数字科技对体育现代化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驱动力量[21],社会体育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更高水平全民健身体系形成,都是新发展格局该有的内容。《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还指出,到2035 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体育的制度生命力、大众亲和力、国际竞争力、经济贡献力、文化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充分彰显。充分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达到的良好效果。由此,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新发展格局就包含了过程格局和效果格局两部分内容,目标指向、方法体系、内在结构、理论体系全面构成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新道路的系统架构(见图2)。
图2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新道路的系统架构Figure 2 System Architecture of the New Path of Chinese Style Sports Modernization
3.1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根本保证
***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22]。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精心部署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攻坚克难,取得一系列新进展。(1)党对体育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对体育的引领作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文件相继发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稳步推进。(2)党对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宏观把控。截止2022 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 m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2%[23];
竞技体育飞速发展,运动项目结构不断优化[24];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不断上升,2015—2022 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长率达14.65%[25]。(3)党对体育文化的重视。体育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更加凸显[26],体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27],体育法律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28],群众性冰雪运动蓬勃开展[29]。(4)全国体育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体育工作稳步推进[30]。“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推进更需要坚持党对体育的有力领导。
3.2 新型举国体制: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制度优势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竞技体育成绩瞩目,从制度上看是源于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3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中国在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格局中处于“第一集团”,其中举国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32]。但也应该看到,举国体制在创造辉煌的时候,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如弱势项目成为制约竞技体育实力的瓶颈[30],传统三级训练网管理粗放发展方式[33],国内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无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34],体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35]等。新型举国体制可以充分实现国家科技、经济、体育等各领域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大幅度提升[36]。因此,新型举国体制是对国家体育发展组织模式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可以有力推动体育重点领域竞技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有利于推进科技创新赋能体育高质量发展。
3.3 建设体育强国: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目标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的现代化,必须以建设体育强国为核心目标,体育强国发展标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从体育大国迈进体育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充分体现。革命和建设时期,体育铸就了“中华民族更生再造”的坚强内驱,凝聚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道路起步动力;
改革开放时期,体育搭台、体育破冰、拥抱世界,体育助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道路和方向[37];
进入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 年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并全面实现体育现代化,必然会更充分展示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道路的独特魅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体育强国必须重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石作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根基,需要夯实其基础。
3.4 坚持人民中心: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群众根基
从根本属性看,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是体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体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最终价值旨归[38]。(1)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思路,贯穿于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1952 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9]。(2)“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的根本遵循,体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40]。(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重视群众体育发展。体育强国的基础在群众体育,群众体育最终服务于人民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
3.5 坚持改革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动力源泉
改革创新是发展进步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39]。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需要坚持改革创新原则,勇于进行理念体制机制的大胆尝试,为体育强国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推进体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以职业足球改革为首,以单项体育协会为突破口的新一轮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启动[41]。作为全国最高水平综合性运动会,经过三届赛事的改革与创新,全运会作为我国竞技体育“指挥棒”和“风向标”的地位更加凸显[42]。改革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动力源泉,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体育事业发展,激发社会各界参与体育事业的活力。在国际竞争局势不断变化中加强运行机制的创新、加强科技和训练方法的创新,改革人才培训体系、完善竞赛制度等,不断增强体育强国建设的动力。
3.6 弘扬体育精神: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文化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一定要坚持文化自信,中国体育精神就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43]。2014 年,***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提出,我们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体育而言,就是自信的精神[4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为中华体育精神注入新的内涵[45]。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必须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体育的文化自信力量。
4.1 群众体育: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基石
群众体育是以全体人民群众为对象,发展以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团结情感为目的的体育运动形式[46],群众体育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具有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程的社会价值。
(1)树立“满足人民需求”的发展理念。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引领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7]。现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新时代群众体育的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让人民群众共享群众体育发展成果。
(2)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群众体育协同治理体系。明确政府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元治理”角色[47],积极稳妥地推动体育行业协会与体育行政部门脱钩,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群众竞技体育赛事、全民健身产业、休闲康养产业,打造“强政府、强社会”的群众体育发展治理格局。
(3)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群众体育的数字化转型。首先,建设智能体育场馆和设施,加强群众体育智能化发展所需的5G 网络、物联网、云计算中心和智能体育设施建设[48];
其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模式,以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推动各地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标准化,形成全民健身服务“一张网”;
最后,开展群众体育智能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建设,建设群众体育基础信息数据库。
4.2 竞技体育: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柱石
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必须重视竞技体育的支柱作用,树立竞技体育“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理念,构建新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推动竞技体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1)树立“全面均衡协调”的发展理念。面对2035年体育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振兴的高度,深挖竞技体育多元社会价值,发挥带动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作用[49]。从以金牌为主向以人为本转变,从运动员体育向全民体育转变,使竞技体育在对群众体育的积极引领中发挥重要作用。
(2)构建新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会自主的协同治理新体系,推动政府管办合一的“单轮驱动”向政府、社会、市场、个人的“四轮驱动”转型[50],从“垂直”管理到“扁平”治理转变,构建新型竞技体育治理结构。
(3)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从垂直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转变,不断增强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源泉;
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发展到以科技引领、机制创新、制度保障为核心的内生发展转变;
从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建立贯通“大中小学”竞技人才培养输送体系。
(4)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竞技体育数字化转型。促进“科技攻关”与运动训练紧密结合,加快训练场地、器材、设施智能化;
实施“科技助力行动计划”,建设“训、科、医、教、服”复合型的高水平科训基地,建立开放型科技攻关创新平台。
4.3 体育产业: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重点
体育产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2035 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时间节点,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关键阶段,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要以体育产业现代化为发展重点。
(1)树立高质量发展的体育产业发展理念。体育产业作为实现中国支柱产业之一的重要内容,其高质量发展是体育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理念[51]。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围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以运动项目产业化为核心,积极构建体育全产业链条,打造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
(2)深化体育产业放管服改革。首先,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产业培育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职能,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产业市场主体;
其次,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52];
最后,制定出台体育产业融合配套专项政策,形成以全要素推动“全体育”产业链发展模式。
(3)优化体育产业结构。首先,充分依托“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战略,推动两者深度融合;
其次,加快实施“体育+”“+体育”工程,推动体育与健康、文化、教育、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53];
最后,创新优化体育产业结构,通过生产要素创新,促进体育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增强体育产业链韧性。
(4)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支持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打造智能健身场景[54]。鼓励体育企业“用云赋智”,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支持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体育等新兴体育发展。
4.4 学校体育: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要义
新时代学校体育现代化包括规范学校体育良好运行的制度体系现代化,涉及包括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建设等建设内容[55]。学校体育现代化主要包括理念层面、制度层面、组织层面和科技层面的现代化。
(1)树立“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体育教学要发挥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作用[56]。课程教学要围绕“正确的健康观,形成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新课程观念展开教学,实现体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课程功能观。
(2)转变学校体育管理模式。建立各级学校体育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和统筹协调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增加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赞助和捐赠学校体育发展[57]。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建立教育部门、学校领导、运动队联合管理制度,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负责人、教师和家长共同管理的“以体育人”新格局。
(3)转变学校体育教学方法。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内容模式,建立“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机制[58];
因地制宜加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
建立“以评价促发展”的新生态;
完善体育场馆和设备建设的补充机制,配备充足的体育教师。
(4)加强智慧体育教学建设。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升级体育设施和教学空间[59],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建设在线教学平台和运动负荷监测系统,探索课前“先知”、课中“感知”、课后“探索”的新教学模式,实现课前多媒体微课电子课本预习、课内互动教学、课后微课体育辅导的智能化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体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作为一个全新概念,具有明确的内涵和特征、丰富的内容体系、可行的践行原则、确切的推进路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理论体系构建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需要从本质上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内涵特质与实践体系,全面总结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指向和实践路径,为2035 年体育强国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中国式体育产业强国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小主人报(2022年1期)2022-08-10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强国有我音乐教育与创作(2019年7期)2019-05-19秦晋争霸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5期)2018-10-10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年5期)2017-05-17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年5期)2017-05-17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中国式失败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6年10期)2016-02-27